本文目錄1、為什么大象不洗澡不長虱子?2、大象最怕什么?3、一頭大象重多少千克?4、中班科學動物的降溫方式?5、大象為什么用泥水洗澡?1、為什么大象不洗澡不長虱子?泥巴不僅能有效防曬,由于其所含水分會不斷蒸發(fā),還可以降低身體溫度,同時又能抵御蚊蟲的襲擊。泥巴干了之后還可以帶走這些動物皮膚上因天熱而產生的寄生蟲、細菌以及死皮,起到清潔作用。大象廣泛分布于熱帶地區(qū),因此這是一種必要的手段。在非洲撒哈拉
為什么大象不洗澡不長虱子?
泥巴不僅能有效防曬,由于其所含水分會不斷蒸發(fā),還可以降低身體溫度,同時又能抵御蚊蟲的襲擊。泥巴干了之后還可以帶走這些動物皮膚上因天熱而產生的寄生蟲、細菌以及**皮,起到清潔作用。
大象廣泛分布于熱帶地區(qū),因此這是一種必要的手段。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及東南亞以至**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(qū)大象都有出現(xiàn),主產于印度、泰國、柬埔寨、越南等國。
大象最怕什么?
我們很難想象陸地最大哺乳動物大象還有害怕的對象。
這不能怪我們。看看大象的個頭吧,亞洲象3~5噸,非洲象5.5~8噸,四肢粗大如圓柱,皮膚粗糙像鎧甲,成年之后沒有天敵。實力不容小覷的大象,怎么看也不像是會怕誰的樣子。
但大象確實是有那么幾個害怕的對象的,而且多數(shù)都出乎你我的意料。
大象怕人
這就不用多說了,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,是所有野生動物的天敵。這倒不是因為我們人類體格有多么強壯,而是因為我們中的一部分,仗著自己是高等生物,能夠使用工具,善于思考,想出了各種方法去殺害大象,侵占它們的棲息地。對人類的畏懼已經(jīng)深入大象的基因。
大象怕蜜蜂
盡管全身都如鋼鐵之軀,大象還是有些相對薄弱的地方,比如鼻孔和眼睛周圍的軟組織。假如這些地方遇到叮咬,大象總是苦不堪言。
眼睛周圍還有睫毛作為屏障,而鼻子,大象通常選擇將它高高的卷起,盡量不碰觸地面,但遇到會飛而且叮人的蜜蜂,大象只能束手就擒。說到這里,我們得看一下大象鼻子的結構。
為了方便靈活使用,大象的鼻子進化成了擁有近四萬塊富有彈性的小肌肉的結構,同時,鼻端還有1個(亞洲象)或2個(非洲象)突起物,承擔味覺和嗅覺的雙重功能。鼻子里面沒有痛覺神經(jīng),但盡管如此,大象還是非常討厭被蜜蜂叮咬鼻孔。
為了測試這一點,科學研究人員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里,大象經(jīng)常光顧的水坑附近,放了一只裝滿含有蜜蜂警報信息素的緩釋基質的襪子,第二觀察了29只大象的反應。結果顯示,其中25只大象靠近時,遠遠地盯了一眼襪子,就恐懼地離開。
把襪子換成沒有裝蜜蜂信息素的襪子以后,所有大象都絲毫不受影響地前來飲水、活動。
根據(jù)這一發(fā)現(xiàn),動物學家Lucy King提出“大象-蜂蜜”計劃,在人象沖突形勢嚴峻的地區(qū),幫助人們建造蜂巢籬笆,驅趕大象。對農民而言,他們不僅避免了大象的入侵,還收獲了蜂蜜。
大象怕辣椒
辣椒中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化學成分,而大象的鼻子里分布著千萬個神經(jīng)接受器,對辣椒素非常敏感。正因為此,大象對辣椒憎惡至極,怕辣的程度比人類高10倍。
大象只要嗅到一點點辣椒的氣味,就會落荒而逃。
許多年前,非洲農民就學會了用辣椒來驅趕大象。
人們在農田外圍種植辣椒,或者干脆建造籬笆,用沾了辣椒水的布條纏滿籬笆,以此來驅趕大象。
大象:好吧,算你狠!
專業(yè)科普編輯蘇小謙,為你創(chuàng)作新鮮有趣的科普,創(chuàng)作不易啊,敬請關注我,點贊評論我。謝謝各位!
一頭大象重多少千克?
一頭大象的重量約為2700千克-7500千克。
成年雄性亞洲象肩高約2.4-3.1米,重約2.7-5噸,即2700千克-5000千克。非洲象體長6-7.5米,尾長1-1.3米,肩高3-4米,體重5-7.5噸,即5000千克-7500千克。
大象是現(xiàn)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,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。大象的皮層很厚,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,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。大象的牙是防御敵人的重要武器。
中班科學動物的降溫方式?
動物散熱方式有:耳朵散熱、脂肪散熱、皮毛散熱、體溫散熱、舌頭散熱等。
1、耳朵散熱
大象通過巨大的扇耳來散熱。大象的耳朵很大并且富含血管(blood?vessel)。熱量通過血液被運送到耳朵上,再通過皮膚散發(fā)出身體。
2、脂肪散熱
鯨和海豹有一層特殊的隔離脂肪層“鯨脂”(blubber),脂肪的導熱能力差,所以鯨脂能減少身體熱量散失。
大象為什么用泥水洗澡?
1.泥巴不僅能有效防曬,由于其所含水分會不斷蒸發(fā),還可以降低身體溫度,同時又能抵御蚊蟲的襲擊。
2.泥巴干了之后還可以帶走這些動物皮膚上因天熱而產生的寄生蟲、細菌以及**皮,起到清潔作用。
3.大象廣泛分布于熱帶地區(qū),因此這是一種必要的手段。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小編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xiesong.cn/475.html